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反而有更多選項


迷茫、無目標,覆蓋了大部分人的生活狀態,我也一樣。前一陣子季度考核談話時,老闆問起我未來三年的目標。我有點瞠目結舌。三年?我可能連三個月後會怎樣都不太確定。再回首三個月前,我也沒有想到,如今的自己會站在這個位置做這樣的事。

那種對現在和未來的模糊、不確定感,時常縈繞在每個人的心頭,就像霧霾一樣,無論如何都吹不散。

它甚至不只是一個階段的主題,而是貫穿了很多人的整個青春期、後青春期,甚至是中年時光。我時常望著捷運上低頭忙碌的人出神,他們都知道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嗎?或者他們知道目標在哪裡,但是否知道如何抵達呢?

我們每天聽著各式媒體或勵志專家表示,生活一定要有目標,否則就像失去方向的船隻,永遠無法靠岸。這話一點都沒錯,所以很多人也集體、無意識地開始慌張、焦慮。

在他們看來,沒有目標簡直就跟沒穿衣服一樣丟人。

這種感覺我也有過,在我讀研究所二年級的時候最為明顯。在此之前我也有非常清楚的目標:考研究所、出國讀博士,然後回國邊執教邊深入心理諮詢工作。但就研究所二年級的時候,我彷徨、迷茫了,我忽然發現那好像也不是我要的生活。簡單來說,就是當你如此貼近一件事時,才能真正看清它的脈絡以及自己的局限。

整個學期我都悶悶不樂,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致,甚至根本不願意做任何事,從早到晚都在思索下一步到底該踏向何方。很慶幸在那時我跟導師推心置腹地談過,當他問起我的打算時,我無法篤定說要出國深造,而是非常羞愧地直言不諱,自己並沒有明確的目標,也不知道該做什麼。

我一直崇敬的導師,說了下面那句話:「接受暫時的模糊狀態,也是一種成長和精進,你還沒有決定,說明你還沒有準備好。」

這句話給當時的我極大的寬慰,不只因為他耐心地接受了我的猶豫和踟躕,也讓我了解,模糊也是一種常態,這種常態或許不是退步,而是準備好就能蓄勢待發的機會。我的焦慮並非因為沒有目標,而是因為無法接納自己「無目標」的狀態。

我們這一代接受的教育,好像從來都沒有明確地教導如何認識自己、認識世界,並找到合適的人生目標。直到高中畢業前,所學的專業都是由家長和老師一手操刀,我們只要順從接受就好。

等到上了大學,才慢慢有了要樹立一個人生目標的意識。但是迫於時代和環境的變遷,我們選擇了一個看上去上進、有前途的道路,但多數人即便已經踏上征途,卻仍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。而那些沒有目標、終日閒晃的人,就更像異類了,不被時代接受、不被周圍理解。

這是時代催化的結果,讓每個人把追求成功、理想,內化成一種不得不具備的特質。那麼,沒有目標的人該往哪裡逃呢?

其實,多數人不是真正為了找到人生目標而努力,不過是想找到一個看似是目標的東西,掩飾自己的迷茫和無措。

我不否認,每個人都需要目標,但那不是從娘胎就帶來的必然產物,它需要我們學習、成長、探索、嘗試,才能得出準確結論;不是一蹴而就或效仿成功人士的歷程,就可以快速得出的不負責的蓋棺定論。

現實的問題在於,在目標現身的黎明到來之前,我們必將經歷一段黑暗。有人在黑暗中淡定坦然、默默耕耘,但也有人慌張無措、憂心忡忡。

我看過一段史丹佛的TED演講,裡面談到一個關於痛苦的概念。痛苦並不等於你客觀承受的痛苦指數,而是等於客觀的傷痛×內心的抗拒指數。這個公式非常直接地告訴我們,要把「接納—抗拒」模式納入其中,才能真正決定我們的感受。

同樣的道理,迷茫的程度也並非由你的無目標狀態直接生成,而是取決於你是抗拒還是接受它。愈抗拒愈迷茫,愈接納反倒減輕了迷茫感。換言之,無目標狀態難以避免,但迷茫可以選擇。

羅傑斯說,所謂的「自我」就是一切體驗的總和。無目標本來就是自身的一部分,但不意味著這種的狀態無法改變,因為自我是在流動和發展中變化的。

下一步就是去尋找目標。但這種追求絕不是快速而直接的,在找到目標之前, 少不了迂迴的前進。但你是否想過,你為了改變這一切又做過什麼?

大多數人就是在機械地盲目踏步,每一天都過得像同一天。

不是接納了迷茫和無目標就撒手不管,我們要做的是在生活當中做出一些思考和改變,目標不是停留在原地就能從天而降的運氣,它需要你的努力和行動。

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反而是一種開放式的狀態,你可以趁機嘗試其他可能感興趣的領域,這往往是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。

以前一個同事,是體育頻道的編輯,儘管每天面對各種新聞賽事,卻對體育絲毫不興趣。他從未真正沉浸在工作中,不過是把它當成養家糊口的任務罷了。後來在一次工作中,他意外發現跑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,他看著自己肥碩的身體,覺得至少也可以藉著跑步減肥,於是買了運動鞋開始每天夜跑。甚至還報名了馬拉松,一路跑向全世界。

他還是他,還是那個體育編輯,不過變成了一個堅持跑步的編輯,依然好像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。但就在兩年之後,有人邀請他分享跑馬拉松的經驗,讓他得到了非常棒的回饋。除了他豐富的跑步經驗之外,他的感染力和表達能力也加了不少分,而這些都是他大學時加入演講社學到的一點知識。過去生活帶給他的痕跡就這樣意外地表露出來,給了他新的機會。

後來,他不斷地受邀演講,現在已經是一名職業的跑步者和培訓師。他也從未想到,一次無心的嘗試,會為他的人生帶來轉機。

不要吝嗇你的嘗試。也許哪一次就讓你接近了適合的目標,並且隨時有可能突破現有的迷茫。

有一句話這麼說:「迷則擇醒事,明則擇事而行。」也就是說,迷茫的時候就去做那些明顯是對的事情,而明瞭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,就要從對的事情裡面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事情來做。

別忘了,腳尖的朝向就是你所選定的方向,你所走的每一步,都決定著最後的結局。

誰都無法保證預期的就一定到來,但至少持續的行動和改變,可以讓我們在面對無規律且脆弱的生活時,增強了一點抵抗力;至少也能泰然堅定又樂觀地說一句:即便生命無常,但是我盡力了。

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反而有更多選項

本文節錄自:《對於自己,你還是個陌生人》一書,大將軍郭著,好的文化出版。

圖片來源:pixabay


藥品專欄,早洩怎麼辦,男性攝護腺,陽痿怎麼辦,提高性能力,男女性心理,夫妻間生活,補腎保健,性愛技巧,外遇出軌,健康飲食
職場壓力造成陽痿早洩

使用 WordPress.com 設計專業網站
立即開始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