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向的人一定吃虧?讓「安靜」成為職場優勢

內向者長期被視為是職場裡較弱勢、不起眼的一群人,但是他們的特質卻是不少人眼中的寶藏。該如何將內向化為優勢?暢銷書作者、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張瀞仁分享她的親身經歷。

在社交場合,你會主動出擊找機會,還是坐在角落默默獨飲?打電話聯絡客戶,你會不會因為擔心打擾人家,拖了再拖才敢拿起手機撥號?

如果你也有過上述這些狀況,你可能就是一個典型的內向者。有些人甚至試了好多次想變得外向活潑,以扭轉別人對自己的觀感。

但,真的有必要這麼做嗎?在職場上,內向者真的沒有機會發光發亮嗎?

「你為什麼不活潑點?」 很乖很懂事

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張瀞仁本身就是個內向者,她在今年8月出版的《安靜是種超能力》,很快就成為暢銷書,至今仍在月暢銷排行榜上。其實,這本書講述的有許多是自身的經驗談,她解決的方法不是逼自己變得活潑開朗,而是善用自己內向的個性,化為職場優勢。

Give2Asia亞太經理的頭銜,讓外界直覺她從事的是需要大量社交的募款工作,尤其,她到職兩年內還將募款金額翻倍,被美國同仁稱為「台灣來的怪物」,如果不說,大家肯定會以為張瀞仁鐵定是個外向又活潑的人。

但她看似風光的背後,卻是經歷了一段自我懷疑與艱苦蛻變的過程。

在台北長大的張瀞仁,從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與社會系雙主修畢業後,到美國攻讀最感興趣的運動經濟領域。從小「又乖又懂事」的她,在台灣念起書來如魚得水;到了美國,在學校用英文上台報告卻吃盡苦頭。原以為撐過學校這關就好,沒想到出社會任職後,才是噩夢的開始。

「他們會直接在男生更衣室開會,」在多數是男性白人的運動經濟領域,黃種、年輕、又是女性的人很常被忽略;同事甚至會直接在女賓止步的男性更衣室開會,不給她任何機會。

無論是到酒吧社交,或者老闆給她建議,她最常被問到就是「你怎麼不活潑一點。」這句話像是一個咒語,纏繞著她的前期職涯,甚至讓她開始不斷自我懷疑。

還有一次,在美國州政府任職時參加社交晚宴,她強逼自己在場交流。過了一段時間,才在賓客的提醒下,得知原來臉上早已佈滿蕁麻疹。

種種因內向帶來的問題不斷困擾著她。直到32歲,張瀞仁讀了蘇珊・坎恩(Susan Cain)的《安靜就是力量》,才發現原來內向不全然是負面的事情;她也結合自身經驗,發現一套適合內向者的工作模式。

內向的人一定吃虧?讓「安靜」成為職場優勢

精選戰場 好好分配你的能量

首先是破解迷思,扭轉眾人對「內向」的刻板印象。

內向並不等於自卑、害羞或沒有野心,而是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努力。如團隊合作時,內向者雖然不是全場焦點,話也不多,但通常富有同理心,且善於傾聽與分析,能夠成為團隊的最佳協調者與潤滑劑。

若是獨立工作,內向者則要懂得精選戰場與分配能量。

過去,我們總認為竭盡所能參加社交場合,換到愈多張名片愈好,這樣才能有效拓展人脈和抓住機會。對此,張瀞仁有不同看法,她認為這很容易變成一種消耗,對內向者尤其如此。

「很像走到一個地方,亂槍打鳥,散了一地子彈。」過去的她被長官逼著要去換名片,甚至還遇過用「換到多少張名片」當作KPI的長官。但臨時搭訕、努力寒暄換回來的名片通常效用不大;為了解決這問題,她不去單純聊天的飯局,學會在活動前先研究可能出席的人對自己有沒有幫助,事先設定策略,精準出手。

因此,為了獲得機會與人脈,內向者很難避免社交場合。既然要參加,就要懂得精選戰場,不要無謂地消耗身心能量。

懂得分配能量,是內向者成功的另一關鍵。

張瀞仁分析,能量是內向者最寶貴的資源:獨處能幫助儲備能量,社交或上台講話就容易消耗能量。

「內向者其實不怕上台,怕的是毫無準備的被丟到一個地方去。」她舉例,如果目標是要讓長官留下好印象,可以在每次開會時往前坐,準備舉手發言。

乍聽之下,這好像不是內向者會做的事?張瀞仁說明,一般內向者也想成功和被長官看見,與其每天盲目地想辦法找機會,不如好好準備那一次發言,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目標。

台灣的教育與文化鼓勵學生乖巧又聽話,把成績考好就好,但內向的好學生到了職場容易失了分寸,迷失在自我懷疑裡。張瀞仁上述的建議,給了內向者值得參考的方向。


藥品專欄,早洩怎麼辦,男性攝護腺,陽痿怎麼辦,提高性能力,男女性心理,夫妻間生活,補腎保健,性愛技巧,外遇出軌,健康飲食
職場壓力造成陽痿早洩

使用 WordPress.com 設計專業網站
立即開始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