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誤會「懶」!其實是因為勤奮到沒時間

犀利士5mg-對於勃起困難,硬度不夠,半途軟掉等勃起功能障破及攝護腺肥大症頻尿等男性性功能問題,均能有非常好的治療及保養功能

不要用戰術的勤奮,掩蓋策略的懶惰。

老闆通常喜歡每天在辦公室晃悠幾圈,美其名曰「走動式管理」。有一次老闆又在辦公室晃悠,發現幾乎所有人都在拚命的敲鍵盤,但是有一個員工時而靜靜的閉目養神,時而慢悠悠的端著咖啡站起來,望著窗外發呆,一副懶洋洋的樣子。

老闆的直覺告訴他:這個員工一定在偷懶!公司大了,看來走動式管理很重要,不晃悠幾圈,都發現不了這樣的偷懶情況。回到辦公室,老闆立刻讓人力資源部查了一下這位員工最近的績效,卻驚訝的發現:不會吧,他的績效居然名列前茅!

不要感到驚訝,老闆應該為擁有一隻「懶螞蟻」感到驚喜才對。

什麼叫懶螞蟻?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一群黑螞蟻進行了研究。

他們把螞蟻分為三個小組,每組三十隻,觀察牠們的行為。研究人員發現,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的工作,尋找、搬運食物,但卻有少部分螞蟻好像整天無所事事一樣的東張西望。

研究人員在這群螞蟻身上做了標記,並把牠們稱為「懶螞蟻」,接著斷絕了整個蟻群的食物來源。有趣的是,這時候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突然都不知所措了,而懶螞蟻卻挺身而出,帶領螞蟻們向牠們偵察到的其他食物轉移。

原來,這些懶螞蟻看似無所事事、東張西望,但牠們其實是在偵察和研究,不斷探索新的食物來源。當整個組織遇到食物危機時,牠們立刻就能發揮重要的作用,帶領大家渡過危機。這就是所謂的「懶螞蟻效應」──懶於雜務,勤於動腦。

對應到企業管理中,管理者在用人時,也要懂得善用懶人。比爾.蓋茲經常引用這樣一句話:我通常會分配懶惰的人去做艱難的工作,因為他的懶惰會促使他尋找簡單的方法來完成這項任務。

很多人聽到這裡,可能會一拍大腿:太好了, 終於給自己的懶找到理論依據了。我就是那隻最懶的螞蟻啊!放眼天下,誰敢和我比懶啊!

很多人對懶螞蟻效應有個誤解,覺得是因為懶於雜務,所以勤於動腦,愈懶愈聰明。其實恰恰相反,是因為勤於動腦,所以無暇顧及其他,才會懶於雜務,不能顛倒因果。

Facebook創始人祖克伯的衣櫃裡,有十幾件一模一樣的灰色T恤。很多人感慨說,就是因為他懶──懶到連衣服都懶得換,所以成功了。其實相反,因為他勤奮──勤於思考,甚至勤奮到連每天穿什麼衣服這件事都沒時間想,所以才會成功。

同樣的道理,很多成功人士的桌上很亂,不是因為懶得收拾,而是因為勤奮得沒時間收拾。

那麼,作為一個管理者,在用人策略上,如何利用懶螞蟻效應呢?

企業在用人時,既要選擇腳踏實地、任勞任怨的勤螞蟻,也要任用運籌帷幄,對大事、大方向保持清晰頭腦的懶螞蟻。不能僅僅強調務實,也不能把勤奮做事等同於務實。我非常喜歡雷軍講過的一句話:不要用戰術的勤奮,掩蓋策略的懶惰。

具體來說,管理者要著重培養幾個領域的懶螞蟻。

第一,策略領域。

兩千年前,中國人就把懶螞蟻效應用在管理國家上了。春秋戰國時期的養士之風,就是一種典型的應用。門客、幕僚、謀士、軍師,在今天來看,就是戰略顧問。比如著名的孟嘗君得到以懶出名的門客──「戰略顧問」馮諼的幫助,最終「為相數十年,無纖介之禍」。

對應到公司裡,策略規劃部、市場分析部、客戶研究部,都是看似很不務實的懶螞蟻,卻會在關鍵時刻給管理者很大的幫助。

第二,研發領域。

微軟在全球有四個研究院,裡面都是一些真正的科學家,比如李開復、張亞勤、沈向洋等。他們研究的都是「一顆小石子落在水面上,波紋會怎麼擴散」這樣的問題,很不務實。但正是這些看似不切實際的研究,最終不斷轉化到產品中,產生巨大的價值。

華為有個「2012 實驗室」,專門研究黑科技*,比如手機芯片。人們不知道這群懶螞蟻在幹什麼、有什麼用,直到智慧型手機大戰來臨,華為的海思麒麟芯片扛起大旗,為華為創造了巨大成功。

【KEYPOINT】懶螞蟻效應

企業裡通常有一群人,懶於雜務,但勤於動腦。管理者要善用這群人,他們在關鍵時刻會發揮重要價值,比如策略領域、研發領域。記住:懶,是因為勤奮到沒時間。

*黑科技:起源於日本輕小說的詞彙,原意指非人類自力研發,凌駕於人類現有科技之上的知識。現則多用來形容先進的科技、技術、產品等。別誤會「懶」!其實是因為勤奮到沒時間

本文節錄自:《5分鐘商學院 管理篇:人人都是自己的CEO》一書,劉潤著,寶鼎出版。


藥品專欄,早洩怎麼辦,男性攝護腺,陽痿怎麼辦,提高性能力,男女性心理,夫妻間生活,補腎保健,性愛技巧,外遇出軌,健康飲食
職場壓力造成陽痿早洩

使用 WordPress.com 設計專業網站
立即開始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