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說一定得合群?我們都忽視了「合群」的代價!


有學生跟我說:「工作之前我是一個極有主見的人,哪怕所有人一起反對我,我也會堅持自己的看法。但現在好像不同了,我變得有些懦弱,只要有人提出異議,我就會懷疑自己。有時候,我聽到異議後甚至會立刻表示認同。」

她為何有如此大的轉變?這是因為,她進入了一家諮詢公司——強調團隊精神及專業意見的地方。在這裡,她的「自我」逐漸被抹平,變成了將服從與平息爭議放在首位的團隊分子。不論遇到什麼事,她的選擇都與大部分人保持一致。

長期的固定環境就像一個籠子,也是一種隱形的權威。當一個籠子開始形成並且加固時,人們就被裝進了權威的口袋。一旦你喪失了獨立的思想之源,心智的抵抗力就會迅速下降。你會按照設定好的大綱說話、做事,也會無可避免的掉進一些既定的思維陷阱。

你總是逃不過環境的限制,發現不了「自我」。究其根本,在於你對獨立思考的本質缺乏真正的認識,會一直跟隨在羊群之中,「快樂」的生活和工作下去。就像有的人經常安慰自己:「嘿,學生都獨立思考了,還要老師做啥?員工都有獨立思惟了,那些做上司的怎麼辦?」

你看,這些人的潛意識中根本不想獨立思考。他們甚至覺得永遠都有別人指導、引路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。他們樂於做一隻小白鼠,讓人替自己安排好一切。他們沉迷在五花八門的資訊中,受到周圍環境的強力約束,甘願附和著人群的聲音,待在既定思惟的籠子裡。

犀利士5mg-對於勃起困難,硬度不夠,半途軟掉等勃起功能障破及攝護腺肥大症頻尿等男性性功能問題,均能有非常好的治療及保養功能

先了解自己,再聽取別人思惟

權威的看法就適用於一切嗎?答案當然是否定的,這是因為,權威的看法首先適用於自己,而不是別人。他的看法,通常基於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經驗,但未必符合我們的情況。我們在現實中看到的情況大都是這樣的:

• 別人怎麼說,你就怎麼做,因為他成功過。• 別人做什麼生意,你也跟著效仿,因為他生意火紅。• 別人買了什麼股票,你也跟著買,因為他之前賺錢了。

你專注於「別人的思惟」,而放棄了自我,以求安全。但這樣做的效果很好嗎? 從實際的回饋來看,很多創業者都對我說,他們第一次做生意、第一次買股票時之所以失敗,就是因為盲目的聽從前輩或者行業專家的意見。

曾在矽谷投資數家科技公司的愛德華.芬奇說:「我向前輩們學習成功的經驗,照搬他們的理念,結果我一年就賠了300萬美元。這不僅讓我迷失了自己,還把事業做得不倫不類。」

誰說一定得合群?我們都忽視了「合群」的代價!圖/僅為情境配圖。取自pexels

對於創業者來說,每個公司的產品不一樣,每個創業者針對的群體也不一樣,公司的實際情況更是各有差異,不可一概而論。在做生意和投資的過程中,人們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思考和布局,透過自己的實踐和總結,強化自身的思惟,而不是去模仿他人。購物消費是這樣,創業理財也是如此,處處體現著適用的重要性。

你不需要仰望別人,只需專注於自己。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,一定要走自己的路,而不是符合別人思惟和要求。如果你摒棄這個原則,就會為此付出代價。

「我的邏輯是什麼?」

幾年前,我認識了一個在金融領域「混飯吃」的人,他從事個人投資,不屬於任何公司,也沒加入任何私募機構,但他很有頭腦。對於這種人,我們習慣稱之為金融草原上的孤狼:有錢、冷靜、殘酷、迅速。他投資時往往能抓住時機、快速進入、抬高價格、拋售獲利,然後撤出,不會有絲毫猶豫。他是專業的投機分子,和普通投資客完全相反。

他說:「我之所以同情普通人,是因為他們缺乏識破陷阱的能力。在投資市場上,陷阱無處不在。但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,在欲望的主導下,他們容易偏離自己固有的嚴謹邏輯,改成以別人的方式思考。誘惑越大,就越要睜大眼睛、審視內心,問自己一句:『我的邏輯是什麼?』」

法國哲學家狄德羅(Denis Diderot)曾說:「假如知道事物應該是什麼樣,說明你是聰明的人。假如知道事物實際是什麼樣,則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。但是,只有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使事物變得更好,才能證明你是一個真正具有才能的人。」

人們之所以迷信權威,喜歡跟在先行者的後面,是因為無法割捨不切實際的奢望或者野心,選擇了一條並不適合自身能力和思惟邏輯的道路。在這種情況下,付出代價也就在所難免了。

從群體思考中跳出來

有一家證券公司的總裁,他在過去的幾年中十分信任自己一手建立的團隊,一直倚仗他們為自己做投資決策。但最近一段時間,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:隨著團隊人數的增加,決策效率反而大幅度的降低了,而且頻頻出錯。

他悲痛的說:「就在過去的3個月中,我的公司已經損失了600百萬元。我相信團隊的力量,但他們為什麼犯了這麼大的錯誤?」

這位總裁犯了一個錯誤,他讓自己的思考離開了決策核心,開始依賴群體思考。即便他團隊中的人都非常優秀,獨立出來都能承擔大任,但聚在一起後,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,他們的判斷力和決策力就會大幅度下降。

若想解決這個問題,他必須保持自己的「一票否決權」,在做關鍵決策時,要從群體思考中跳出來,不能被團隊成員影響自己的思惟。

誰說一定得合群?

合群是現代人評價一個人是否受歡迎的主要標準。無論是在學校,還是在辦公室,或者是朋友圈子,合群都是人們拿來互相評判的話題。跟在羊群中,無疑是合群的,但思考和行動卻受到限制,甚至失去自我。比如很多人原本喜歡獨處,但為了合群,只好積極的參加各種他並不喜歡的社交活動,被迫改造自己。

在合群的同時,他要做出許多違心的舉動,附和那些看起來十分幼稚的觀點和行為。因為一旦他表示異議,就可能失去這些朋友。

誰說一定得合群?我們都忽視了「合群」的代價!圖/僅為情境配圖。取自pexels

威爾遜(Kemmons Wilson)是假日酒店(Holiday Inn)的創始人。有一次,威爾遜和員工聚餐,有個員工拿起一個橘子直接啃了下去。原來,這個員工嚴重近視,錯把橘子當成蘋果了。為了掩飾尷尬,這個員工只好裝作不在意,強忍著嚥了下去,惹得眾人哄堂大笑。

第二天,威爾遜又邀請員工聚餐,菜餚和水果跟昨天一樣。看到人到齊了,威爾遜拿起一個橘子,像昨天那個員工一樣,大口咬了下去。眾人看了看,也跟著威爾遜一起吃起來。結果,大家發現這次的橘子和昨天的完全不同,是用其他食材做成的擬真橘子,味道又香又甜!

大家吃得正高興時,威爾遜忽然宣布:「從明天開始,安拉來當我的助理!」所有人都驚呆了,覺得老闆的決定很突然。

威爾遜解釋說:「昨天,大家看到有人誤吃了橘子皮,安拉是唯一一個沒有嘲笑他,反而送上一杯果汁的人。今天,看到我又在重複昨天的錯誤,她也是唯一沒有跟著模仿的人。像她這樣既不會對同事落井下石,也不會盲目追隨領導的人,不正是最好的助理人選?」

刻意的合群能為你帶來好處嗎?不能。一般情況下,為了迎合眾人的趣味而趨同,對你並沒有多大的益處,反而會對心智成長造成傷害。人和人是相互吸引的,你是什麼樣的人,就能進入什麼樣的圈子;而你融入什麼樣的群體,最終也會變成什麼樣的人。

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

有思想,意味著堅持自我。如果你真的不喜歡某種東西,就不要勉強自己同意,哪怕再多的人試圖說服你,或者別人都和你的選擇不一樣,你也應該堅持自己的看法。

不要刻意的迎合眾人,要專注於提升自己。提升自己的心智,提高自己的判斷力,而不是把精力花在迎合別人的心意上。當你專注於提升自己時,就能避免做出錯誤判斷,並保持自己的獨立性,人們則會主動向你靠攏,放下他們的觀點來接納你。

誰說一定得合群?我們都忽視了「合群」的代價!

本文節錄自:《智商稅,越聰明的人越吃虧:資訊越多,人的心理就越受操弄,誰在誘使你樂於花冤枉錢、甘願奉獻?醒醒吧,你該拒當別人的提款機。》一書,高德著,大是文化出版。


藥品專欄,早洩怎麼辦,男性攝護腺,陽痿怎麼辦,提高性能力,男女性心理,夫妻間生活,補腎保健,性愛技巧,外遇出軌,健康飲食
職場壓力造成陽痿早洩

使用 WordPress.com 設計專業網站
立即開始使用